央广网北京6月16日消息(记者车丽)国家卫生健康委县域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试点日前启动。试点工程将以介入专科作为先行学科,落实并推进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,解决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这两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核心命题。
为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,加强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科室建设,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力,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出《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》。在新冠肺炎疫情中,基层和县域被认为是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,通过发挥紧密型管理机制优势,建立协同高效救治体系,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
据了解,我国医师总量不足、分布不均衡。2019年,我国每千人口执业(助理)医师数为2.77人(德国、奥地利等发达国家超过4人)。医师过度集中在大城市三甲医院,城乡基层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山区医师数量十分有限。我国执业(助理)医师总数386.7万人,农村执业(助理)医师43.5万人。实现分级诊疗,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首诊治疗能力是基本前提,首先要解决人才短板的难题。此次县域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工程,人才培养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。
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杨爱平表示,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短板是一个普遍且亟待解决的问题。一方面要通过专项培训,有针对性地提升某项专业技能;另一方面要形成长效机制,整合**医疗资源,多形式、多维度地开展人才培养和帮扶工作,提升当地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。
学科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方向和动力,是提高医护人员创新能力,提升医院整体实力,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。通过构建重点发展的诊疗体系,建设优势专科并做强做精,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实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精细化、科学化管理,实现医院升级。
北京大学*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邹英华表示:“目前省、市、县、乡四级的医疗服务水平差别明显,尤其是后三者之间。通过这个工程,要让‘硬件’和‘软件’都得到提升。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县向市看齐,计划在3~5年时间培养3000~5000个县域医生,在分享**的医疗理念的同时,提高技术水平,将人才培养的软实力落到实处,*终让更多县域患者能够获益。“
本文转载自央视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